“捏得住法理 焐得熱人心”

上高縣人民法院退休法官鮑在亮傾力解紛促和諧 獲評“新時代贛鄱先鋒”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10日     |    制作:  賈辛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從“敲法槌”到“金牌調解員”,上高縣人民法院退休法官鮑在亮憑借34年法官工作沉淀的專業素養和骨子里的細膩共情,在基層矛盾化解的第一線,書寫著一個個“對立變對話”的溫暖故事。

近日,鮑在亮入選“新時代贛鄱先鋒”之“群眾身邊好黨員”。這份榮譽的背后,是鮑在亮退休3年間千起家事糾紛的成功化解,是由“剛性裁判”到“柔性說理”的初心堅守,更是一名老黨員、老法官對“司法為民”的生動詮釋。

鮑在亮(左一)為群眾調解

人物簡介

鮑在亮,上高縣人民法院退休法官、特邀調解員,扎根基層司法工作近40年,始終秉持“司法為民”理念,曾獲評“全省優秀法官”“先進工作者”等稱號。2022年8月,在上高縣委政法委和上高縣人民法院的指導下,成立“老鮑工作室”,3年來化解糾紛3439件。2024年,以老鮑為主的法院訴前調解團隊成功調解民商事糾紛1141件,占全院民商事案件的30%。

從“敲法槌”到“解心結”

8月21日下午,在上高縣綜治中心,一場婚姻糾紛調解會正在開展。

“他不顧家,不撫養小孩,還經常冷暴力,我要求離婚。”女子阮某情緒頗為激動。

“離就離!這么些年來,哪個月沒有交錢給你,每次回來就吵架。”男子張某毫不退讓。

鮑在亮邊看訴狀邊詢問阮某具體情況。在之前的對話溝通中,他對雙方有了大致了解,阮某和張某婚后育有2名子女,夫妻倆常因家庭瑣事和經濟開銷爭吵,張某長期在外務工,對家庭疏于照顧。

憑著30多年的辦案經驗,鮑在亮瞧出雙方并不是真的想分開,而是希望通過爭議讓對方重視自己。

調解現場,雙方在語言上反復拉扯。“要給雙方一個互相傾訴的機會,并且孩子的幸福與成長,更是離婚糾紛中重要的考量因素。”他耐心地傾聽雙方的訴求,從家庭和孩子的利益出發,思考解紛關鍵。

幾輪傾訴后,雙方情緒逐漸緩和。“我確實有虧欠,這幾年掙錢少,我有對不住你的地方,但是,我還是非常珍惜這份感情,也渴望好好照顧家里,我覺得我們的主要問題還是缺乏溝通。”張某開始挽留。

經過理性思考,阮某當場撤回起訴,這起婚姻糾紛圓滿化解。

這是“老鮑工作室”深入化解矛盾糾紛的一個縮影。

2022年8月,剛退休的鮑在亮接到上高縣人民法院的邀請,重回“職場”,牽頭成立“老鮑工作室”,組建專業調解團隊,吸納退休法官和資深干警,推行“繁簡分流、快調快結”模式,將大量糾紛化解在訴前。

“開庭講證據,調解得講情理。”鮑在亮坦言,調解工作需要一個從“剛”到“柔”的轉變。由于當事人往往沒有確鑿證據,多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而需要在法律框架內,用情理去化解心結。

“調解不是和稀泥”

“身材高大,但內心柔軟細膩。”是身邊人對鮑在亮的評價。記者初見鮑在亮時,他臉上掛滿溫暖的笑容,親切和善地跟大家打招呼,談及這份評價,他笑著打開了話匣子,將自己的調解故事與心得娓娓道來。

“教師經歷是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讓我受益至今。”1988年,鮑在亮從教師轉崗到上高縣人民法院,從書記員一路成長為民事審判庭庭長。

“調解是門藝術,既要捏得住法理,更要焐得熱人心。”鮑在亮常說,其實,法官有時也是老師,也需要像對待學生那樣,了解當事人的訴求、理解他們的心情。

“我經手的案件大多數是涉及離婚、借貸、交通事故。”面對糾紛,鮑在亮總能迅速地抓住矛盾核心,精準分析當事人心理。

鮑在亮曾調解一起農民工欠薪案,企業主態度強硬,農民工情緒激動。他一邊安撫農民工,一邊為企業主分析法律風險,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分期付款協議,既保住企業信譽,又讓農民工能安心過年。“調解不是和稀泥,而是找到利益的平衡點。”鮑在亮向記者分享心得。

推開“老鮑工作室”的大門,法院送達回執和調解協議在角落里堆成小山,紅紅綠綠的便條上記錄著當事人的聯系方式以及摸排到的情況——這些細節藏著鮑在亮的用心,“每天接觸的當事人太多,只有這樣,才不會遺漏一些重要信息。”

不久前,為一紙“承攬交易合同”糾纏了多年的2家公司耗盡了彼此的耐心。

厚厚的訴訟材料堆在鮑在亮的案頭,甲公司法定代表人揉著眉心抱怨著,其辛苦為乙公司提供加工服務2年,但對方仍拖欠款項26711元遲遲不予支付;乙公司法務經理小心翼翼地解釋著,市場環境過于復雜,自己也有幾個項目被拖著,導致履約難。

“企業最怕的是官司打贏了,合作伙伴沒了,對不對?”鮑在亮一句話點中要害,引起雙方當事人的嘆息:“我們是真的想繼續合作的,否則也不會拖了這么久才起訴。”鮑在亮拍拍雙方當事人的肩膀,拉著大家坐在一起細算著民法典合同編的法律賬、多年合作歷程的感情賬、未來發展的經濟賬。

終于,通過耐心梳理,擬定了一份以“履約緩沖期+分期返還”為核心的調解協議。事后,雙方當事人一同送來錦旗,為調解室的墻面添了“為企解憂”的印記。

寒來暑往,這樣的故事常在“老鮑工作室”上演。無論是鄰里間的雞毛蒜皮,還是至親間的家長里短;無論是百姓間的矛盾摩擦,還是企業間的經濟糾紛,鮑在亮和他的團隊總是用真心去傾聽,用智慧去化解,用一份份調解協議彌合著人與人之間的紛爭與裂痕。

上高縣人民法院書記員李淑敏,在談及跟隨鮑在亮參與民事糾紛調解的經歷時,眼中滿是敬佩與感激。她回憶:“我曾跟隨鮑在亮參與過不少婚姻家庭、借貸糾紛的調解工作。那些案件,就像一團團亂麻,每一件都纏繞著錯綜復雜的情感糾葛和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紛爭。剛開始,我常常手足無措,不知道究竟該從哪兒入手,才能走進當事人的內心。然而,老鮑總能憑借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和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迅速撥開迷霧,精準找到矛盾的癥結所在。”

“雖然已經退休,但我還想為社會出點力。看到雙方當事人因為我們的調解而重歸于好,就覺得很有成就感。”鮑在亮微笑著說。

微光成炬 閃閃發光

2024年,以鮑在亮為主的法院訴前調解團隊成功調解民商事糾紛1141件,占上高縣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的30%。

“其實也沒什么訣竅,就是把群眾事當自家事辦。”談到可供復制傳播的經驗之談,鮑在亮樸實地說,最重要的還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運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切實解決當事人的核心問題。

近年來,上高縣人民法院積極助力上高縣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著力引導和支持退休干部發揮余熱,聘請退休法官駐點綜治中心擔任特邀調解員,充分發揮退休法官開展先行調解工作的優勢。

“培養一個,引領一群,帶動一片。”鮑在亮的堅守如星火燎原,帶動更多退休法官加入調解隊伍。如今,已有3名老法官接過接力棒。“老鮑工作室”成立以來,已調解案件3439件,成為當地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

“以前,工作節奏快,退休后一下子閑下來了,真有點不適應,能夠從事調解工作,就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也想用專業所長再為大家做點事。”退休法官廖秋明表示,調解工作讓他們重新找到了歸屬感,他們將用法律的尺子定分止爭,用人情的溫度化解隔閡,讓“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從承諾變成百姓看得見的現實。

夕陽透過上高縣綜治中心的百葉窗,照在鮑在亮彎腰整理的調解案卷上。他胸前的黨員徽章與曾經佩戴的法徽交相輝映,見證著一名老法官以余暉溫暖萬家燈火的執著。而這俯身之間,便是基層治理最暖的溫度。

記者劉宇琦

編輯:賈辛

校對:王小明

審核: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