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路線圖” 架起“連心橋”

——江西扎實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紀實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5年10月08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攥著泛黃的合同,37歲的孫先生心里像壓了塊大石頭。6年前,他的公司承建了一鄉鎮的農業建設項目,項目完工三年,卻因工程變更手續問題,結算評審報告“卡殼”,150萬元工程款遲遲結不了。孫先生數次反映,都是石沉大海。今年6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走進了省人民來訪接待中心。沒想到,這次真走對“門”了——窗口人員細心聽完,甄別訴求合理,隨即納入“一件事”閉環管理,進行跟蹤問效。沒想到,一個月后,拖欠已久的150萬元工程款便順利打進孫先生的賬戶。電話回訪時,他聲音哽咽:“以前真不知道找誰,要等多久。現在,按‘條條框框’辦,真管用!”

孫先生口中的“條條框框”,正是我省全面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結出的碩果。從“摸不著門”到“事有人管”“一管到底”,全省信訪工作以法治化為突破口,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今年以來,全省初次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達99.97%,按期辦結率達98.93%,重復訪同比下降約4個百分點。

如今,全省信訪部門正借力法治化的春風,架起一座座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連心橋”,讓群眾的每一個合理訴求,都找到依法解決的歸途。

理念之變:不僅“有人辦”,更要“依法辦”

“信訪工作法治化,首先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省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省委信訪局局長王建華一語中的,“我們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信訪問題,用改革的辦法、創新的思路,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做好信訪工作,確保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

思想的破冰,帶來行動的突圍。把信訪納入法治軌道,成為我省信訪工作最鮮明的導向。

浮梁縣63歲的何大爺對此感受真切。“過去反映問題遭遇‘踢皮球’,讓人筋疲力盡。”今年6月,他因村里排水不暢導致家中積水向信訪部門求助,體驗卻大不同:訴求被詳細登記、精準轉辦。依托“全流程閉環管理”,系統高效調度,鎮村干部迅速上門勘察,核實后幾天便啟動了水溝修復,一個月便順利完工。“真快!辦了實事!”何大爺豎起大拇指。

這樣的高效率,得益于我省全面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的積極探索——推行“預防、受理、辦理、監督追責、維護秩序”全鏈條法治化,在全省開展“智能直轉+全流程閉環管理”改革試點,借助智能化手段,初次信訪事項一鍵轉到有權處理的單位,有效避免人為干預、推諉扯皮;全程跟蹤督辦,消除“中梗阻”,確保信訪事項“件件有著落”。針對存在職能交叉的信訪件,還建立了“雙交辦”“地域+領域”協同、“提級辦理”等機制分類施策。

如今,在江西,群眾從踏進信訪大門起,其訴求便進入了依法解決的“快車道”,“沒人管”“踢皮球”的擔憂大大消減。法治,正成為解開信訪難題的“金鑰匙”。

路徑之新:既要“治標”,更重“治本”

群眾利益無小事。“事要解決”,始終是我省信訪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房地產“爛尾”、問題樓盤“辦證難”、農民工被欠薪……這些難啃的“硬骨頭”,一頭連著民生冷暖,一頭牽著社會穩定。我省信訪部門迎難而上,以法治為鑰發起攻堅。

吉安市民羅先生曾遭遇“堵心事”:合同交房期過了一年多,交房卻遙遙無期。直至今年7月,事情出現轉機:省委信訪局接到該信訪事項后,按照信訪工作法治化的有關要求予以督辦,當地包案領導迅速召集城建、開發商、施工方現場“解題”,實質性推動了驗收進程。“懸著的心總算落地了。”羅先生和其他業主們終于看到了希望。

這只是全省信訪系統聚力攻堅的一個縮影。去年9月至今年8月,一場圍繞商品房逾期交付和不動產登記信訪突出問題的專項治理攻堅戰在全省如火如荼開展。省委信訪局牽頭,住建、自然資源、法院等多部門攥指成拳,依法打通堵點,效果立竿見影:相關群體信訪量下降超四成。面對欠薪頑疾,全省信訪部門則亮出“快反利劍”,依法健全處置機制,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專項治理,實現“個案辦理”帶動“類案化解”,為勞動者筑起堅實的權益防護堤。

對于部分久拖不決、反復上訪的疑難案件,省委信訪局更是拿出啃“硬骨頭”的韌勁,調精兵、施良策,綜合運用情理法等手段“精準滴灌”,成功化解。

法治攻堅,拳拳為民。江西正以行動證明:“硬骨頭”再難啃,心系群眾,法為依歸,終可解民憂、紓民困。

人心之暖:既有“態度”,更顯“溫度”

信訪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全省信訪部門始終堅守為民情懷,努力解決群眾合理合法訴求。針對個別群眾訴求不合理、反復纏訪鬧訪的行為,則態度鮮明,堅決依法處置……法治的剛性與服務的柔性完美融合,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信訪的秩序和溫度。

如今,干部下訪代替群眾上訪,已成為常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心系群眾、直面難題:殘疾兒童救助、快速路噪聲擾民、危房除險……樁樁件件、直抵人心。今年以來,省市縣三級領導干部參與接訪下訪,共接待群眾超過2.2萬批次、4.3萬人次;省直單位117名廳局長坐鎮省人民來訪接待中心傾聽群眾呼聲,共接待群眾571批次、1267人次。

力量向下匯聚,問題在一線化解。省委信訪局領導每月定期下訪接訪,遇到重點信訪件,及時研判調度、實地核查督導。“群眾訴求有時表達不清,我們上門聽、現場看、當面解,既能精準破題,也能讓信訪人感受到我們的重視和誠意。”省委信訪局副局長甘賢武表示。

金溪縣的黃大媽和鄰居章大爺家因為門前“三分地”,臉紅脖子粗地僵持了4年多,為了反映這事,她腿都跑軟了,心也涼了半截。前不久,經過信訪調解,兩家人多年的疙瘩終于解開了。“你是頭一回愿意聽我說這么久的人。”信訪干部的認真勁兒,讓黃大媽覺得政府為她的事“上心了”。心氣順了的黃大媽,臉上也樂開了花……

服務的溫度,更浸潤于細微。在省人民來訪接待中心,舒適的候訪區、暖心的飲水點、便捷的書寫臺,工作人員一個微笑、一杯熱水、一聲問候,于無聲處撫平焦慮。

法治為綱、民心為向。每一次釋法明理,每一處溫情細節,都在不斷夯實著和諧之基,累積著群眾心中的獲得感。“確保人民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理、每一項訴求都依法推進。”在這條信訪工作法治化的道路上,江西目標清晰、步履堅定、未來可期!(文/趙波 記者鐘珊珊 萬菁)

編輯:何山

復審:全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