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朋友圈” 守護水清岸綠
省檢察院以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小切口”做好助力生態環境保護“大文章”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10月14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憑欄俯瞰贛江,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766公里長的贛江,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流域面積占江西省總面積的50%以上,在江西省生態、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江西的“母親河”。
省檢察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錨定推動贛江流域生態環境系統治理目標,開展贛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公益訴訟專案工作,以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小切口”做好助力生態環境保護“大文章”。

明確重點集中攻堅
贛江流域涉及地域范圍廣、情形復雜多樣。今年4月,省檢察院制發工作方案和辦案指引,由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丁順生擔任“贛江流域治理”專案組組長和省檢察院自辦案件主辦檢察官,帶隊赴贛江流域各地調研,明確將河湖庫治理、水土保持、農業養殖污染等作為重點領域,開展集中攻堅。贛江流域內8個市級檢察院同步成立專案分組,九江、萍鄉、贛州等地檢察長帶頭辦案。全省檢察機關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小專項”監督,助推區域生態環境治理。
省檢察院將河湖庫治理作為首個階段性攻堅目標,梳理近年來的問題線索,利用衛星遙感、快檢、無人機航拍等技術,發現并向下級檢察院交辦7批次314個問題線索,督導贛州市、吉安市檢察院對贛江干流圍河造田問題立案調查,并與省水利廳磋商,在推動問題得到有效整改的基礎上,推動部署專項活動。
宜春地處贛江中游重要節點,贛江及其支流的豐富水資源滋養了宜春,助力毛竹、富硒稻米和禽蛋等特色農業蓬勃發展。針對當地畜禽養殖場分散、存在贛江水環境污染風險的問題,宜春市檢察機關結合專案要求,開展重點攻堅。經宜春市各基層檢察院協同聯動,立案30件,督促整治養殖場33家。
撫州市人民檢察院圍繞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開展入河排污口專項監督,推動相關單位依法履職,消除水環境隱患。萬安、南昌、修水等基層檢察院分別開展礦山修復治理、河湖庫整治、城鄉水治理等“小專項”,促推解決公益受損問題。
梯次監督精準發力
6月江風起,新抽條的嫩綠蘆葦恣意搖曳。大余縣人民檢察院邀請人民監督員和相關單位代表等來到江邊,參加一起公益訴訟案件的公開聽證會,現場查看贛江河道整改情況。
2024年3月,大余縣人民檢察院發現某河道堆積廢土,總方量2411立方米,可能影響河道行洪。經進一步調查,并與相關單位溝通協調后,該院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及時清理河道并加強日常巡查。
然而,在對整改效果進行“回頭看”時,檢察官發現相關單位的整改僅為簡單覆網、推平堆土,未真正將廢土清運干凈。今年3月,大余縣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訴請判令相關單位落實整改要求,恢復水土生態環境。
案件審理期間,相關單位積極履職,督促清理廢土并種植蘆葦、鳶尾等親水植物。今年6月,大余縣人民檢察院邀請人民監督員和相關單位代表再次來到現場,經公開聽證并現場查看整改情況,該院確認河道生態環境已得到修復,遂建議終結訴訟,法院依法作出終結訴訟裁定。如今,江邊的蘆葦漸漸長出白色新穗,隨秋風輕輕飄蕩,河道兩岸生機盎然。
據了解,為深層次解決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問題,江西省檢察機關以檢察建議、“檢察建議+調研報告”等方式,對專案發現的行業性地域性問題提出治理對策,梯次運用磋商、檢察建議、提起訴訟等方式,對收到檢察建議仍整改不到位的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全省三級檢察院積極推進公益保護落實,并充分發揮民事公益訴訟檢察職能,追究違法主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萍鄉市人民檢察院針對某公司跨市非法傾倒廢渣的行為,以民事公益訴訟立案。最終,該公司賠償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29.81萬元。
遂川縣人民檢察院辦理一起督促整治河道非法采砂案件時,以點帶面查明河道亂堆亂采問題,并向縣政府報告,推動相關單位整治非法采砂企業,將贛江支流遂川江流域等劃定為禁養區,關停禁養區養殖場。
于都縣人民檢察院運用“檢察建議+調研報告”模式,推動縣政府出臺水庫污染整治方案,改善提升27座水庫水質。
多方參與協同共治
專案開展以來,江西省檢察機關積極擴大“朋友圈”,進一步深化落實“河(湖)長+檢察長”機制,加強與水利、自然資源、生態、林業等多部門協作配合,打造多方參與、協同治理的保護模式。
省檢察院與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督辦某公司非法采砂破壞潦河案,指導九江市人民檢察院協同市生態環境局與涉案企業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推動投入150萬元建設吳城濕地公園生態修復基地,種植水生植物900畝。
在贛江源頭,瑞金市人民檢察院履職發現,贛江支流梅江部分水域“水葫蘆”泛濫,堵塞河道、損害水生態環境。該院加強與“河長辦”溝通,發揮“河長辦”綜合協調作用,推動相關單位協調配合,清理“水葫蘆”100余噸,保護贛江源頭活水。
此外,贛江流域檢察機關積極開展跨區域聯動,強化信息共享、加強線索移送、暢通調查取證協作渠道,通過增強監督合力解決“上下游不同步”治理難題。
崇義縣人民檢察院與廣東省仁化縣人民檢察院共享線索,同步立案6件,協同解決章江源頭污水處理站運行問題;樟樹市人民檢察院與新余市渝水區人民檢察院針對養殖廢水跨區域排放問題,聯合開展監督,出臺袁河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加強區域治理。
截至目前,江西省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贛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案件662件,制發檢察建議402件,提起訴訟32起,督促恢復被非法占用的河道365公里,清理水域垃圾并修復水域生態7435余畝。(文/鄭燕飛 劉宇 記者劉宇琦)
編輯:何 山
校對:陳衛星
復審:朱 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