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倚門望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10月17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母親90歲了。

自打記事起,我便對母親特別依賴。渴了、餓了、冷了、累了、病了、受到委屈了……都企盼母親能夠出現在身邊,每當心里浮現母親那雙閃爍慈祥、堅定目光的眼神,便可瞬間收獲某種力量。

今年春節前夕,我從浙江杭州回到江西贛州。走進臥室,骨瘦如柴的母親映入眼簾,從她左鼻孔插入的那根引流導管像一根針芒,深深扎進我的心里。7年前,母親摔傷之后,盡管我們兄弟姐妹不斷尋醫問藥,又有大弟夫妻倆無微不至的照料,卻無法阻止病情和痛苦的繼續:癱瘓、失語、鼻飼……大弟告訴我,母親糊涂了,恐怕認不出你來了。可當走近母親的那一刻,我清晰地看見她挪動著嘴唇,眸光中閃爍著激情,眼眶里涌動著淚花。

我急忙俯下身子,貼臉、附耳、撫慰,緊緊握著母親的手。我感覺那不是手,而是許多許多的往事、許多許多的回憶、許多許多的感慨。

母親生育了我們兄弟姐妹6個。在我孩童時的記憶里,母親的工作是將一擔擔稻谷從糧庫挑到生產車間,再馱著每麻袋150斤重、加工好的大米,沿著由3根木頭搭成的橋,一步一步顫顫巍巍地往大卡車上搬運……一天要跑上百個來回。下班回到家,她還要管著一大家人的吃喝拉撒睡。我幾乎每天晚上都是伴著母親在門外洗衣服的聲響中入睡的。第二天,天還未亮,她又要去3里外的集市上買菜。

1979年秋,我決定報名應征入伍。起初,父親竭力反對。母親知道我心有不甘,夜里,她來到我的床前,撫摸著我的頭:“健根,大山外有更美的風景,但沒有父母的陪伴,一切都得靠自己。爸爸媽媽理解你,如果想好了,你就勇敢去闖吧!”可當我踏上遠行的路時,母親揮動著雙手,拼命追趕著我搭乘的汽車,直至被飛揚的塵土淹沒。

成為一名戰士后,我與母親的交流主要靠書信往來。大姐反復叮囑我及時給母親回信。她說,母親每次讀到我的信,總是久久地倚在家門口,仰望著天空。

當然,我也品味了母親矛盾而復雜的育兒經。她既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更優秀、更有出息,又擔心孩子因涉世不深受到傷害,或過于精明人情世故,變得自私貪婪,遺失初心……我知道,母親一直堅持以“奉公守法、勤儉善良、堅韌不拔”來塑造子女的意志品格。她不管來到哪個子女身邊,都會評判我們八小時以外的交友、應酬,過問我們在外留宿的事由,甚至審視我們出差返家時帶回來的物品。每當我加班回來晚了,她總是倚在家門口或端坐在客廳里等候……慈母倚門望,游子行路穩。母親在對子女成長的無限呵護之中,始終牽引著我們不忘初心,奮發作為。

廚房內一片繁忙,各種美食令人目不暇接,我們特意把餐桌擺在了母親的臥房,兄弟4個圍坐在媽媽兩邊。當我們舉起酒杯辭舊迎新之時,母親突然顫巍巍地張開雙臂,我們緊緊簇擁在母親懷中,盡管母親此時無法言語,連綿的淚水卻述說著她對子女無盡的愛戀……

我的眼里再次充滿了淚水。(王健根 江西省公安廳)

編輯:何 山

校對:陳衛星

復審:朱 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