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案” 精準施策
萍鄉讓城鄉學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5年10月20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近年來,萍鄉市錨定“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針對城鄉學校硬件差異、師資短板、資源分散等問題,開展“一校一案”精準施策,精確識別各地區教育發展現狀,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讓城鄉學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2021年以來,全市投入13.8億元用于學校辦學環境升級改造,推動276所義務教育學校“舊貌換新顏”,新增學位2.75萬個。
10月15日,記者走進萍鄉市湘東區東橋鎮中學,只見校園內活力滿滿:塑膠跑道上,學生盡情奔跑;五層的綜合樓里,明亮的教室里書聲瑯瑯。據校長湯宇馳回憶,兩年前該校辦學條件還很簡陋,僅一棟昏暗、陳舊的教學樓,外加一棟實驗樓和兩棟宿舍。
為破解硬件短板問題,萍鄉市建立常態化巡查機制,對全市義務教育學校硬件缺陷逐一登記,再按“一校一案”制定改造方案。以東橋鎮中學為例,2022年當地政府按“原址重建+功能適配”思路啟動重建工作,2023年10月新校園投入使用。如今該校占地50畝、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綜合樓、標準化宿舍、食堂、室內運動場、塑膠跑道等設施齊全,宿舍還配備空調與全木制床,辦學條件實現質的飛躍。
若說東橋鎮中學“一校一案”聚焦硬件破局,那么蘆溪縣源南學校的“一校一案”則主攻教學軟實力提升。
“2017年以前,我校在全縣20多所學校中,教學水平中等偏后。”源南學校校長李娟坦言,轉機源于當地黨委政府制定的“師資賦能+資源對接”方案:依托萍鄉市“市—縣—校”三級教研體系,源南學校與多所優秀學校結對、互派教師交流;實施“黨員結對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助力青年教師成長;邀請多個名師工作室送課進校,讓學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教學資源。
在系列精準舉措推動下,源南學校辦學水平大幅攀升,成為蘆溪縣鄉村學校軟實力提升標桿。這一蝶變,正是萍鄉市推動優質教育資源下沉的縮影。目前,該市已組建9個城鄉義務教育辦學集團,覆蓋129所鄉村學校,通過搭建教研共同體、設立名師工作室等,持續為鄉村學校注入優質資源。
近年來,萍鄉市結合人口流動趨勢、學齡人口密度及地理交通狀況,合理撤并農村小規模學校。截至今年9月,已撤并152所,湘東區原爐前小學撤并至臘市鎮中心小學。原爐前小學教師午遠華感觸頗深:“以前學校26個學生、6個老師,集體活動難開展;現在學生能參加區級競賽,老師能集體備課、外出培訓,教育視野拓寬了,專業上更有底氣。”
為妥善化解撤并中的痛點問題,萍鄉市為每所撤并學校定制保障方案:創新構建“社會化運營、專線管理”與“公交讓利、家長分擔、政府兜底”相結合的交通保障體系,開通114條學生公交線路覆蓋173所學校,服務7916名學生;投入998萬元改善轉入學校食宿條件,組織心理輔導、結對幫扶助力學生適應新環境。
從硬件煥新到軟實力提升,從資源整合到痛點破解,萍鄉市以“一校一案”為鑰匙,打開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大門,交出了一份溫暖的民生答卷。(全媒體記者陳記昌 實習生鐘志霞)
編輯:何 山
復審:全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