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個案突破” 強化“類案治理”

宜春推行領導干部包案化解疑難復雜信訪問題機制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5年10月20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上高縣原汽車站征遷安置信訪事項拖延近5年,經宜春市領導提級包案和多部門會商,該信訪難題在今年5月得到徹底解決,20余戶征遷戶專程送來錦旗致謝。近年來,宜春市推行領導干部包案化解疑難復雜信訪問題機制,通過高位推動、機制創新、靶向施策,將信訪工作重心下沉、關口前移,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今年以來,該市萬人初次信訪量全省最低。

宜春市聚焦“事要解決”目標,以“三到位一處理”為原則,以“不欠政策賬、不欠法律賬、不欠感情賬”為底線要求,深化“只進一扇門、解紛萬家事”改革,推行領導干部包案化解疑難復雜信訪問題機制,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和思想疏導等多元手段,推動信訪積案化解與源頭治理雙提升。

在制度構建上,宜春市壓實領導干部包案“五包”責任:包掌握情況、包解決化解、包思想疏導、包教育穩定、包息訴罷訪,要求包案領導必須與信訪人面對面交流,通過實地走訪深挖問題根源,找到有效解決辦法。該市出臺《健全完善領導干部常態化接訪下訪工作方案》,形成“領導帶頭接訪、包案化解,干部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

針對歷史遺留積案、跨區域疑難事項、上級交辦重點案件等六類突出問題,宜春市建立“提級包案”制度,副職未化解的由正職接力,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信訪部門同步啟用“四函”督辦機制,全程跟蹤事項進展,推動實現“減存量、控增量、防變量”。

在實踐創新中,該市堅持“個案突破”與“類案治理”并重。面對豐城市熊某珍等5人因征遷安置問題長期上訪的“硬骨頭”,宜春市委主要領導主動提級包案,帶案下訪接訪,實地走訪調查,分析信訪問題深層次成因。宜春市決定從2024年起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市開展基層治理突出問題重點地區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提級整治重點村(社區)42個,39件信訪積案隨之化解,22名軟弱渙散基層組織的干部被調整,1204萬元違紀資金被追繳。

宜春市領導干部包案不僅聚力“辦好一件事”,更注重“解決一類事”。袁州區城市印象小區不動產權證辦理難問題,在市政府主要領導的創新思維下找到了突破口,通過“先證后稅、證繳分離、容缺辦理”的新機制,讓該小區居民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不動產權證,更為全市8萬余件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目前,全市累計為130個小區辦理不動產權證9萬余本,惠及群眾超8萬戶。

去年以來,宜春市365名縣級以上領導累計包案1606件,破解了宜春幼專教職工10余年的集資建房遺留問題等一批疑難復雜信訪問題。今年7月,該市部署在重復信訪問題突出的縣開展重復訪專項治理,對90件重點信訪事項逐一落實縣級領導包案,通過領導包案、部門聯動已化解61件,當地信訪總量明顯下降,重復訪占比降低近10個百分點,“預防在源頭、化解在初始、息訪在縣域”的良好生態加速形成。

從“被動接訪”到“主動下訪”,從“個案化解”到“系統治理”,宜春市以領導干部包案為抓手,用政策溫度、法律尺度和情感厚度回應群眾期待,逐一化解疑難復雜信訪問題,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揪心事和煩心事。這條用擔當與智慧鋪就的信訪工作新路,正讓越來越多的群眾感受到“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的溫暖與力量。(全媒體記者鄒海斌)

編輯:何 山

復審:全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