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有創意 滿滿“家鄉味”

南豐縣公安局交管大隊宣傳股股長曾知英借用地方文化傳遞安全理念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10月20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曾知英(左一)走進果園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圖/受訪單位提供)

曾知英,現任南豐縣公安局交管大隊宣傳股股長。從指揮中心“i人”到宣傳崗位“e人”,她創新宣傳手法將地方文化融入交通安全宣傳之中,用泥爐、儺舞傳遞安全理念。在工作中,她始終以“水滴石穿”的堅守,維護群眾的平安之路。

從“i人”到“e人”的轉變

2004年8月,曾知英加入警隊,在南豐縣公安局交管大隊指揮中心一干就是19年。“指揮中心的工作,目標性非常確定,也很少跟外界打交道,按當下流行的說法是屬于‘i人’(內向)崗位;但當我走上宣傳崗位,工作就是不斷去跟人交流接觸,我也從‘i人’變成了‘e人’(外向)。”談及工作崗位的轉變,曾知英用一個網絡流行語進行比喻,也恰如近幾年她在工作中的改變。

2023年,曾知英從交管大隊指揮中心調任至宣傳股擔任宣傳負責人,于是她開始帶領團隊深入農村、社區等地區,以一線民(輔)警視角,記錄下交通安全工作的點點滴滴。在她的帶領下,南豐大隊年均撰寫稿件100余篇,且每年多有數十篇稿件被省級以上媒體發表、轉載。

“在宣傳崗位,許多工作都需要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如何跟宣傳對象交流,讓大家理解交通安全和依法遵規、文明出行之間的關系;如何用語言、行動吸引別人關注、傾聽等等,我感覺這兩年在工作中成長了不少。”曾知英表示,交通安全宣傳工作是一項需要想象力和執行力兼備的工作,面對工作的辛苦,自己樂在其中。

結合地方文化傳遞正能量

2024年9月,南豐縣政府部門為推廣地方美食,號召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煙火南豐”美食短視頻大賽。曾知英也響應號召,積極參與短視頻制作活動,在眾多美食中,選擇了一道較小眾的“蝦扯蛋”作為競賽作品。

“我們的劇本是以一對輔警夫妻要邀請朋友來家里吃飯,選擇用‘蝦扯蛋’招待客人為主題展開;圍繞買菜、烹飪、品嘗美食展開一系列的美食展示。其中,我還夾帶了些有關交通安全的‘私貨’。”曾知英稱,在視頻中她有意安排演員在劇中買菜歸途被路面執勤民警提醒佩戴好安全頭盔,以及友人來家品嘗美食,并以“開了車”為由拒絕飲酒等細節,在推廣地方美食的同時也進行交通安全宣傳。

最終,曾知英帶領團隊拍攝的《平安南豐 蝦蛋相逢》短視頻節目,獲得了“煙火南豐”美食短視頻大賽最佳創意獎。除了在比賽中夾帶“私貨”外,曾知英也會在日常工作中,將南豐泥爐、儺舞、剪紙等傳統文化與交通安全元素相結合。

“泥爐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個工具,儺舞本身也帶有祈福、求平安的文化屬性,加上剪紙文化的吉祥寓意,這些南豐地方文化在我看來,都是可以和交通安全主題結合的媒介。”據了解,每逢“110警察節”“122 全國交通安全宣傳日”等節點,曾知英都會將帶有交通安全宣傳標語的泥爐、儺面具和剪紙,作為交通安全宣傳禮品贈送給本地群眾和外地游客,并獲得了一致好評。

以“真情底色”打動人心

2025年3月的一個夜晚,曾知英在夜間執勤過程中,一名群眾將一個走失孩子帶到了她的面前。曾知英在了解情況后,決定帶著這名孩子去找媽媽。途中,她安慰孩子,并承諾一定會帶著他找到媽媽,在得到交警阿姨的承諾后,孩子也從開始哭泣漸漸轉為依賴,并牽著曾知英的手,講述著有關自己媽媽的細節線索。

不久后,在曾知英的幫助下,孩子找到母親。這一幕感人的畫面被同事拍攝記錄下來,并制作成短視頻,而這個視頻也獲得了撫州市公安系統“巾幗護平安 ‘警’色綻芳華”短視頻大賽二等獎,這也是曾知英走上宣傳崗位后,首次在熒屏亮相。

“視頻中的事件,只是我們交警工作的一個縮影,我們都會在群眾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曾知英說。

曾知英認為,交通安全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一份水滴石穿式的工作,她只要本著一份真心真情,去講解、去開導,大家慢慢會有所改觀,慢慢會改掉那些交通陋習的。(記者成錦霖)

編輯:何 山

校對:衷麗萍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