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身份”有名有實

撫州市臨川區人民檢察院以公益訴訟守護贛鄱文脈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10月21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檢察官走訪嵩湖鄉將軍殿(受訪單位提供)

為積極響應省委文化強省建設及省人大常委會2025年“守護文化瑰寶”公益訴訟江西行主題活動,近日,撫州市臨川區人民檢察院(下稱:臨川檢察院)主動履職,聯合相關行政部門開展文物保護專項行動。通過大數據監督與實地勘查相結合的方式,成功糾正嵩湖鄉將軍殿文物保護標識錯誤問題,以公益訴訟檢察力量守護歷史文物。

大數據“揪出”標識偏差

今年5月28日,臨川檢察院聯合相關行政部門對轄區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啟動了為期兩周的系統性實地走訪與專項調查,協同推進文物數字化采集與展示利用工作。

專項行動中,檢察機關創新運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對全區文物檔案信息進行智能化比對核驗,系統提示位于嵩湖鄉的將軍殿所懸掛的文物保護標識,與實際批復的文物保護單位級別存在不一致情況。

這座始建于明初的古建筑,坐落于原夢港河西岸將軍岑上,歷經643年風雨仍保存完整主體建筑,主奉當地勇義之士“車仂公菩薩”。據《嵩湖鄉志》及民間口述史料記載,有說法稱車仂為明末抗倭英雄,因保護鄉民英勇犧牲,百姓建廟祭祀以表感念。每年農歷八月十三的廟會更是吸引方圓百里游客,成為臨川民間信仰與傳統文化活態傳承的重要載體,兼具極高歷史、藝術與文化價值。然而,其文物保護標識錯誤、建設控制地帶未依法劃定等問題,不僅影響了文物保護工作的規范性和嚴肅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為核實情況,檢察人員赴將軍殿現場勘查。針對發現的問題,臨川區檢察院于6月12日依法向相關行政部門制發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明確三項整改要求:立即更正錯誤標識、啟動文物數字化采集與三維建模、依法劃定建設控制地帶,構建全方位科學保護體系。

多方聯動高效整改

檢察建議發出后,相關行政部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整改工作,形成“檢察監督+行政履職”的聯動保護格局。

9月11日,相關行政部門組織專業人員對將軍殿現場標識進行更換,同步啟動數字化采集與測繪工作,并聯合自然資源部門啟動建設控制地帶劃定程序。目前,三項整改任務同步推進,更換工作已全面完成。

臨川區檢察院將持續跟進監督整改進展,確保檢察建議“落地有聲”,讓文物“身份”有名有實,讓歷史建筑有“圈”可護。通過依法履職、聯動協作,持續深化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工作,以檢察力量筑牢文物保護“安全屏障”,用心用情守護好贛鄱大地的文化根脈與精神家園。(鄧昕 陳仕誠 記者江國穩)

編輯:何 山

校對:陳衛星

復審:全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