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群眾訴求統一受理平臺

江西構建現代化公共服務體系 出臺三年行動方案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10月22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記者10月21日獲悉,為全面提升我省公共服務質量,近日,我省正式印發《江西省公共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提出,到2027年,全省公共服務質量指數和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擴大“高效辦成一件事”范圍

《方案》首先提到要實施政務服務便利行動。加強“三通一碼”服務矩陣建設,加快推動“贛政通”移動辦公平臺信創版升級改造,力爭打造200萬用戶容量的底座支撐能力。推動“贛企通”“贛通碼”應用,實現“一碼通全省”。推動全省范圍內政務服務事項線上線下多端同源發布、同源運行,縣級以上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達標率達到95%。

同時,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機制,擴大“高效辦成一件事”范圍,完善重點事項清單管理機制和常態化推進機制。推動12345熱線與人大、政協、檢察院、公安等單位對接聯動,建設企業群眾訴求統一受理平臺,實現群眾訴求“一呼即辦”。持續完善“小贛事”幫代辦隊伍,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陪同辦、代理辦、優先辦、上門辦等服務。

構建城市“12分鐘急救圈”

《方案》提出,實施優質教育供給行動。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工程,其中,落實省定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生均財政補助標準。將校園及周邊納入網格化巡邏防控體系,嚴格落實“高峰勤務”“護學崗”工作機制,加強校園周邊道路交通秩序維護,做到重點時段、重點路段見警察、見警車、見警燈。

在醫療方面,實施優質醫療資源均衡行動。《方案》明確加快推進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強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推動全省縣域醫共體全部達到緊密型建設標準,75%以上縣級綜合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服務能力水平。推進市、縣級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五大”中心全覆蓋,構建全省城市“12分鐘急救圈”和農村地區“20分鐘急救圈”。同時,實施“三醫”協同便民惠民舉措,有序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一次掛號管三天”和“‘碼’上投訴馬上辦”等惠民舉措更好落地。

打造百余“口袋體育公園”

《方案》提出,實施群眾文化生活多樣化行動。打造融合圖書閱讀、藝術展覽、文化沙龍等功能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1300個以上,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方案》提出實施人居生態環境優化行動。強化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和生活垃圾分類,力爭7個以上設區市列入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名單,設區市城區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

實施全民健身普及行動,打造“口袋體育公園”100個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平方米以上。提升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服務水平,推動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設施按規定開放。

農產品質量安全“一網追溯”

在民生保障方面,《方案》提出,為符合條件的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逐步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加大住房保障力度,2025年新開工(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3.64萬套(間),改造城鎮老舊小區700余個。開展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提高殘疾人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

面對養老與生育需求,《方案》推出“養老托育服務提質行動”。加強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同時,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加大社區辦托支持力度,降低生育養育成本。

在公共安全方面,《方案》提出,要實施公共安全基礎夯實行動。守牢食品、藥品、工業產品安全底線,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4%以上。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一網追溯”,食用農產品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監督管理。

推動突發事件預案體系建設,確保災害事故信息上報及時準確,災害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5%。加強“9+N”小場所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首席記者王琨)

編輯:何 山

校對:衷麗萍

復審:全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