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保障

——我省民政事業多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5年10月23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民政工作關乎民生、連著民心。“十四五”期間,我省不斷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民政事業積極創新、擴圍增效,多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我省困難重度殘疾人照料托養、城鎮困難群眾解困脫困等政策上升為國家政策,農村養老服務改革、孤棄兒童區域性養育、流浪乞討人員區域性站內照料等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書寫了民生福祉新答卷。”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邱向軍表示。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城鄉同步產業協同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江西人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占比19.72%。我省如何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在養老服務網絡建設上,我省堅持城市與農村同步完善。”邱向軍介紹,在城市,建成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172家,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2435個。建設家庭養老床位2.78萬張,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7.83萬余戶;在農村,縣級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機構實現全覆蓋,建成區域性中心敬老院422家,建成運營“一老一小幸福院”949個,全省所有鄉鎮敬老院實行人財物由縣級民政部門直管。

在養老產業協同發展上,近兩年支持3.6萬戶老年人家庭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帶動消費1.1億余元。推動落實養老機構建設和運營補貼、稅費減免等政策,35個經營主體獲得普惠養老貸款22.12億元,社會力量運營養老床位達52.1%。

同時,不斷完善老年人福利保障,推進高齡津貼“一網通辦”“免申即享”,為100余萬8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為近400萬老年人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養老服務補貼對象從10萬人增加到50萬人,讓老年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分層分類實施社會救助

——精準識別多元保障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我省如何構建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發揮社會救助“穩定器”“減壓閥”的功能作用?

省民政廳副廳長歐陽海泉介紹,我省聚焦“兜準底”,出臺《關于落實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不斷完善涵蓋8項政府救助和社會力量參與的“8+1”社會救助政策體系。完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實現申請家庭固定資產、金融資產等46類信息聯網精準查詢。

聚焦“兜住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持過渡期內政策總體穩定,73.66萬脫貧人口、17.78萬防返貧監測對象納入低保、特困保障范圍,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將400余萬低收入人口納入監測范圍,通過“大數據+鐵腳板”工作機制,實現困難群眾早發現、早干預、早救助。

聚焦“兜好底”,依托“贛服通”APP建立救助申辦移動端服務模式,實現困難群眾申請救助足不出戶。全面開通省市縣社會救助服務熱線,有效保障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十四五’期間,全省民政系統聚焦困難群眾急難愁盼,不斷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穩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累計發放低保、特困救助資金553億元,累計實施臨時救助75萬人次、發放資金11億元,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歐陽海泉說。

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規范管理服務大局

社會組織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我省社會組織發揮了哪些作用?

省民政廳副廳長黃永茂表示,我省圍繞社會組織登記管理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統一規范申請材料、表格表單、辦事流程等,打通高效服務“最后一公里”,讓社會組織辦事更快、更便捷。

在推進社會組織服務大局方面,持續開展“百社解千難”系列活動,動員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穩崗就業、基層治理,滿足群眾多元化、多層次和個性化需求。“十四五”期間,全省發動7800余家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投入款物13.8億多元,受益人數超510萬人次。此外,實施“筑夢青春”社會組織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等行動,推動社會組織發布就業崗位8.68萬個,開展就業服務活動7700多場次,招聘高校畢業生3.52萬人。指導全省行業協會商會通過減免、降低、規范收費及爭取幫扶政策等舉措減輕企業負擔8.03億元,引進投資項目2254個、3886.64億元。

保障群眾切身利益

——高效辦理動態調整

社會事務工作點多面廣,既涉及婚姻等專項社會事務管理,也涉及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民生保障,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我省如何提升社會事務服務水平?

省民政廳副廳長李暉表示,一方面,精心培育發展“甜蜜”事業。加強婚姻登記機關規范化建設,推動婚姻登記窗口全部配置智能登記設備。建立89個室外頒證基地,推動16個婚姻登記機關進公園、進景區。全面實施婚姻登記“全國通辦”,累計辦理跨區域婚姻登記8萬余對。“贛服通”上線高效辦成“結婚落戶一件事”,實現內地居民結婚登記、戶口婚姻狀況項目變更、夫妻投靠落戶等相關業務“一窗申請、信息共享、部門聯辦”。另一方面,織密殘疾人保障網。建立健全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標準均達到每人每月110元,較“十三五”末分別提高83.3%、57.1%。加強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建設,為特困、流浪乞討、低保等特殊困難群體中的精神障礙患者提供救治、救助、照料、康復等服務。實施“精康融合行動”,建成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機構139個,服務精神障礙患者8900余人。(全媒體記者 陳 璋)

編輯:何 山

復審:全來龍